想快速拿普通话等级证,这里面门道可不少!我身边就有这么个事儿,之前有个朋友,他是做教师工作的,学校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二甲以上的普通话等级证,不然就影响职称评定。他一开始没当回事儿,觉得自己平时说话挺标准的,结果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,离二甲差了一大截儿,可把他急坏了。后来到处找方法,费了好大劲儿才通过。这事儿让我明白,普通话等级考试可不能小瞧,得掌握正确方法。
咱们先说说普通话等级考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。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、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,一共分为三级六等,从低到高依次为三级乙等、三级甲等、二级乙等、二级甲等、一级乙等、一级甲等。一般来说,考教师、播音员主持人等职业,对普通话等级都有相应要求,而且等级越高越好。
要想快速拿证,得了解考试内容。考试一般分为四个部分读单音节字词、读多音节字词、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。读单音节字词主要考察声母、韵母、声调的发音准确;读多音节字词除了这些,还得注意上声变调、轻声、儿化等音变现象;朗读短文重点在语音、语流音变、语调等;命题说话则是考察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,普通话的规范和流畅程度。
先说读单音节字词这部分,很多人觉得简单,其实不然。有些声母、韵母发音很容易混淆,像“z、c、s”和“zh、ch、sh”,“n”和“l” 。我以前辅导过一个学生,他是南方人,“n”和“l”总是分不清,“牛奶”说成“刘来”,怎么纠正都困难。后来我让他专门针对这两个音做口部操,练习舌头的动作,还找了很多包含这两个音的词语反复读,练了好长时间才慢慢分清。所以啊,对于这些容易混淆的音,一定要单独拎出来,反复练习,找到发音的感觉。
读多音节字词就更讲究了,除了发音准确,还要注意轻重音格式。比如说“豆腐”,“腐”要读轻声;“一会儿”,“会”要读儿化音。这些细节如果不注意,很容易扣分。我有个同事考的时候,就是因为“儿化音”读得不对,白白丢了几分。那怎么练习呢?平时要多听标准的普通话音频,模仿播音员的发音,注意他们对轻声、儿化音的处理。自己练习的时候,可以把易错的词语整理出来,做成卡片,随时拿出来读。
朗读短文这部分,很多人觉得只要读顺就行,其实这里面也有技巧。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,不能像念经一样平淡。每篇短文都有它的情感基调,比如桂林山水,要读出那种优美、赞叹的感觉;落花生则要读得平实、亲切。还有就是要控制好语速,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。太快容易读错字,太慢又会显得拖沓。我有个朋友考试时,因为读得太快,“似的”读成了“sì de”,本来应该读“shì de”,就这么一个小错误,影响了整体成绩。所以平时练习朗读时,要选一些不同风格的短文,跟着音频一句一句模仿,把语调、语速都练到位。
重头戏来了,命题说话。这部分没有文字参考,全靠自己说满三分钟,很多人一听到这个就头疼。其实,命题说话也是有套路的。考试的命题说话题目一般就那几十个,咱们可以提前把这些题目分类,比如可以分为人物类、事件类、景物类、观点类等等。然后针对每一类准备一些素材,考试的时候就把这些素材灵活运用。比如说,“谈谈我的朋友”和“我尊敬的人”这两个题目,就可以用同一个素材,稍微调整一下表述就可以。另外,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,不要停顿太久,更不能冷场。就算中间突然忘词了,也要硬着头皮往下说,千万不能沉默。我有个学员,考试时说到一半突然忘词了,紧张得不行,愣在那儿好几秒,最后成绩很不理想。
除了这些具体的考试内容,平时的积累和练习也非常重要。要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,不管是跟家人、朋友还是同事交流,都尽量用普通话。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咱们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来学习,比如听新闻联播、看央视的综艺节目,这些节目里的主持人普通话都非常标准,可以跟着他们学习发音和语调。还有就是要多练习绕口令,绕口令可以锻炼口腔肌肉的灵活性,对改善发音很有帮助。像“八百标兵奔北坡,炮兵并排北边跑,炮兵怕把标兵碰,标兵怕碰炮兵炮”,每天练上几遍,时间长了,发音会清晰很多。
另外,心态也很关键。考试的时候不要紧张,很多人一紧张就容易出错。我有个同学,平时练习得挺好的,一进考场就紧张得不行,声音都在发抖,结果发挥失常。所以考试前可以做几个深呼吸,调整好状态,就把它当成一次普通的练习,放松心态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。
还有一点要注意,考前一定要参加培训或者找专业的老师指导。专业的老师能指出你发音中的问题,给你针对性的建议。我有个同事,自己闷头练习,怎么练都觉得挺好,结果考试成绩却不理想。后来参加了一个培训班,老师一听他发音,就指出了很多问题,比如他的声调总是读不到位,经过老师的指导和一段时间的练习,第二次考试就顺利通过了。
,想快速拿到普通话等级证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,但也不是没有办法。只要了解考试内容,掌握正确的方法,加上平时的努力练习,调整好心态,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。希望大家都能顺利拿到普通话等级证,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!